首先讲一个故事。话说唐昭宗时期,有一位宰相名叫韦昭度,他聘了一位秘书叫吴融。吴融是饱学之士,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又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他给韦宰相当秘书,写出来的东西,韦宰相开始会看一下,后来看都不看了,当然也就不会用了。这搞得吴融很痛苦,想去找宰相问明原因,宰相又好严肃,不敢问,怎么办?他想了一个办法,找了一个跟宰相说得上话的人去传话,说他写的文章总是派不上用场,感到很难过,很对不起宰相的信任和重用,希望能够得到宰相的指点。这话传到宰相耳朵里去了,宰相说吴融诚然是个人才,但是他写的文章都是用他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看上去与老夫毫不相干,我怎么会喜欢呢?这话回传给吴融,吴融这才明白过来,以后写的文章才逐渐得到宰相认可。
再讲个我自己的故事。我任某市市委书记时,有一次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秘书事先给我准备了一个稿子,列了四个小标题,大意是第一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好党的喉舌;第二要紧贴时代脉搏,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第三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激发全社会正能量,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第四要发扬敢于拼搏的精神,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都没写错,内容也很充实、文句也很通顺,但这肯定不符合我的风格。我喜欢针对不同的会议、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对象讲不同风格的话。对基层党政干部讲话,工作上严格要求,我要用比较严肃的口吻来讲;而对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讲话则不同,那里文化人比较多,思想比较活跃,我认为讲话口气可以调整一下,活泼一些、生动一些。所以那篇稿子的内容我基本没有改动,就改了一下小标题;而且小标题的文字也基本没动,只是在序号后面分别加了一首歌名。第一个标题加的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唱响《红旗颂》”,《红旗颂》是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先生写的一首交响曲,是一首格调昂扬、气势磅礴的正能量大曲,这样一改,气势就上来了。第二个标题加的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唱响《走进新时代》”,意思一样,但感觉也好多了。第三个标题加的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唱响《爱的奉献》”,意思也没变,但显得生动了。第四个标题加的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唱响《爱拼才会赢》”,也是改革、拼搏的意思,显得更有气势和力度。这么一改,我觉得对我的口味了,讲完后各方面反应也很好。可惜的是,报社在全文刊登这个讲话时,又把那几首歌名拿掉了,我就问是谁改回去的,我那样讲就不像市委书记说的话吗?大概他们也是出于好心,认为市委书记不适宜说这种话。我怎么不能说这些话呢?因为这是我的风格我的菜,你改了我就不高兴了,不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