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订升级版·磨砺篇

6.“角度”的奥妙

字体:16+-

角度,本是一个数学名词,表示角的大小和量,通常用度或弧度来表示。后来被引申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用来表示考虑或办理某事、提出某种意见或观点的出发点。人们通常所说“从这个角度看”“换个角度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等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会遇到种种困难、矛盾和问题,当觉得难以解决的时候,若能换个角度、转变思路,从原来的思维观念中跳出来,或许就能走出困局,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比如有些领导常说的“落后也是潜力”“危机也是机遇”“压力也是动力”,这些都是反向思维的产物,也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和所持的态度。设想一下,如果面对落后而消极悲观,面对危机而束手无策,面对压力而缺乏担当,那将是一种什么结果呢?可见,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也是很重要、很管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公文写作也常常会遇到角度问题。当我们觉得很难摆脱俗套、突破成规、写出特色时,当人们认为某些文稿思维单一、笔法僵硬、面目陈旧时,很有可能就是角度方面出了问题——要么没有角度,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要么有角度而缺乏创新,不善于因事而异、灵活变化。其实,角度并不是多么神秘的东西,同样的工作、同样的话题,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表达需要,这次从这个方面提出问题,下次从那个方面提出问题,再下次又从另一个方面提出问题,这就是角度。举例来说,我们发现有些领导同志,他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发表讲话,或者在“两会”期间下到不同的代表团参加讨论发言,虽然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但他能做到基本上不重复,每讲一次都有新的东西,给人以新的启发和指导。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开始都觉得奇怪:有些讲话没给他准备稿子呀,是他自己列个提纲临场发挥,或者连提纲都没有,就那样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为何每次都能谈出新见解、新道道?后来在整理录音时才明白过来:领导很善于变换角度,以角度出新意、出特色。比如同样谈经济工作,或从优化产业结构切入,或从推进科技创新切入,或从改革体制机制切入,或从优化发展环境切入,每一次突出一个侧重点、关键点,这就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讲话,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有利于推动工作,难怪深受干部群众欢迎,因此尤其值得我们文秘人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