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打”,如果把猴戏看作是小学的“一年级算术”,那么京剧中的武戏(或者大戏中的武打场面),似乎就可以看做小学的“二年级算术”。
大家为什么会喜欢京剧中的武打呢?似乎也与天性有关。哪一个男孩子幼年期间不喜欢舞枪弄棒呢?何况平时从电视和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武打片,像《少林寺》《霍元甲》《射雕英雄传》,连外国电影中也有许多表现格斗的,像《佐罗》《三剑客》《黑郁金香》。这些武打片中,有时是徒手的,有时是拿兵刃的。电影、电视中的武打,有时要流血、要掉人头、要把一个活人眼睁睁地用刀一劈两半。每当这时,女孩子就要吓得尖叫,用手蒙上眼睛。然而京剧武打中没有这些恐怖镜头,所以看京剧时不必有什么顾忌。
京剧中的武打主要是表现什么的呢?一种情况是,两个(或多个)武艺高强的人当场较量,双方都是单个的人,碰上了,比一比。还有一种情况是,两军交锋,阵前相遇,士兵各自守住阵脚,双方只由率队的大将出马比试,赢了的一方乘势追杀,输了的一方望风而逃,好像一场战争的输赢只取决于率队大将的武艺高低。其实生活当中并不是这样,古代的外国不这样打仗,古代的中国也不都是这样打仗。不知你读过《三国演义》没有?诸葛亮的本事,并不只是善于派遣最有本事的大将去战胜对方。他经常在劣势中作战,准确无误地运用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有利因素,这才是他战胜强敌的法宝。你能说出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吗?然而历史上那些复杂却又生动的战争过程,在京剧的小小舞台上很难表现,所以大多数剧目就只能以双方大将对垒的形式表现打仗了。从能否复杂、深刻地表现生活本身的面貌上看,京剧这一手法不能不说成是一种“失”;但从培养观众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习惯来看,也许又变成了一种“得”。既然如此,京剧逐渐就从双方大将如何通过舞刀对枪上面动开了脑筋。慢慢地,京剧形成了自己关于武打的若干“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