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间的距离

听民谣小札

字体:16+-

在流行音乐中,我喜欢听民谣。一个人,一把吉他,就那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地吟唱。单纯的歌声,单纯的吉他,没有什么杂音,没有什么杂念,有些慵懒,甚至有些信马无缰、散漫无章,一任水从罐子里淌出,流湿了一地,甚至濡湿了自己的脚,还是那样唱着,弹着。歌声有些单调,反复着一种至死不渝的旋律;吉他有些醉意似的,晃晃悠悠的声音,炊烟一样袅袅飘**在空中;眼睛望着远方,焦点却不知散落在哪里,一片迷茫,如同眼前的草地里的草在风中和阳光中疯长,摇曳的草叶间翻转着一闪即逝的微弱的光斑。

而且,民谣歌手没有眼下一些歌手选秀大赛中的浮华之风:没有那种恨天怨地的大幅度动作;没有那鲜亮的服装,夸张的服饰;没有那些龙腾虎跃,搔首弄姿;没有那些大飙高音,甚至海豚音,似乎唱歌就得像卖东西,谁吆喝的嗓门儿高谁的就好。无论歌手,还是听众,似乎已经不会好好地唱歌,好好地听歌。朴素的装束、朴素的声音和朴素的唱风,一起在沦落。

只有民谣歌手,如莲出清水,如月开朗天,吹来一缕难得的凉爽清风。民谣歌手,让人听着舒服,看着舒服,让人觉得,在这个越来越喧嚣、浮华、奢靡的世界,朴素,喃喃自语般的声音,即使微弱,还是需要的。

民谣不是民歌,尽管它们拥有民歌的元素。民歌,是历史遥远的回声;民谣则是对民歌的借尸还魂——当然,这只是比喻,民谣的生命力旺盛,一直活力四射于今天。我只不过是想说,民谣更多的是介入现实的生活之中,带有今天的地气和烟火气。

最近一些年,听我们国内的民谣不多,但我喜欢并敬重那些坚持民谣吟唱的歌手。在市场和手机视频、音频的双重冲击下,在电视台歌手选秀节目的名利**下,还能够坚持并以坚韧的创作力艰难生存的这种民谣歌手,已经被淘洗得所剩不多,他们的生存状态以及衍生的创作生态,都极其不容易。唯其不易,才让我越发地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