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阳明家书

王阳明与内侄诸阳伯的家书

字体:16+-

第十八封 书诸阳伯卷(一)

——正德十三年(1518)

诸阳伯偁从予而问学,将别请言。予曰:“相与数月而未尝有所论,别而后言也,不既晚乎?”曰:“数月而未敢有所问,知夫子之无隐于我,而冀或有所得也。别而后请言,已自知其无所得,而虑夫子之或隐于我也。”予曰:“吾何所隐哉?道若日星然,子惟不用目力焉耳,无弗睹者也。子又何求乎?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天下之通患也。子归而立子之志,竭子之目力,若是而有所弗睹,则吾为隐于子矣!”

释读:去矜去蔽 善学善问

这封家书中说,王阳明的妻侄诸阳伯到他那里问学,临走请王阳明赠言。阳明说:“在一起好几个月,都不曾向我请教讨论,到了临走时才问,不是有些晚了吗?”这位妻侄却说:“几个月都不敢有所发问,是觉得您肯定不会对我隐瞒什么,从而期望能有所得,现在临走请言,是发现自己没有什么收获,担心您是不是向我隐瞒了什么。”王阳明说:“我哪有什么可隐瞒,道就像日月星光一样灿烂夺目,是你自己不睁眼去发现,所以竟什么也看不到。你这又是追求什么呢?大道近在咫尺,却偏向远处求,事情本来简易,却去追求复杂和繁琐。这是天底下普通人通常患的毛病啊。”王阳明的言下之意是:我就在你面前,你有啥问我便是,我必不会隐瞒什么。道也尽在日常中,你只管发现,发问,探索便是,隐瞒的人是你自己啊。

王阳明的妻侄之所以没有收获,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矜持,一个是学习能力。求学问当然要亲师近友,要开朗诚恳,王阳明这样一位大师近在咫尺,这位妻侄却迟迟没有主动发问,矜持是其毛病之一。牟宗三先生曾说:“凡有矜持心者,必与人隔,自己孤,心田不得开朗,非常痛苦。要不耻下问,更要不耻上问。平时大家都因矜持而不肯问人,生命陷于固蔽。去矜持,生命开朗,才能做一个好汉。”[1]的确,不肯请教高明或全然无疑问的人,也是很可怕的,这是生命陷入固蔽的根源之一。若身边有高人,有大先生,有问题就要问,矜持并非美德,沉默有时也不是金。王阳明就说过沉默包含着四种危险:如果疑而不问,蔽而不知辨,只是自己哄自己地傻闷着,这是愚蠢的沉默;如果用不说话讨好别人,就是狡猾的沉默;如果怕人家看清底细,故作高深掩盖自己的无能,那是捉弄人的沉默;如果深知内情,装糊涂,布置陷阱,默售其奸,那是“默之贼”。王阳明这位妻侄,在他身边沉默了数月,有愚蠢的部分,当然也有掩盖自己无能的部分,这其中都有矜持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