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从雪山下来,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一路奔腾,与岷江交汇于宜宾,始称长江。宜宾而下约二十公里,李庄因长江而生,长江至李庄东去。
一
古人入蜀难。辛丑暮春,我从东海之滨像一滴雨落进了川南。汽车穿过午夜的雨幕,我能感觉到那无边界的黑暗里翻滚着洁白的浪花。那晚,我梦见一群鱼逆流而上。
“唰”地拉开窗帘。晨光中,一条江流从我枕边浩**流过。原来我枕着长江入眠。江岸边停泊着一艘白色漆身的客轮,乘客正鱼贯而出,沿着堤坝陡峭的斜坡拾级而上。我跑向码头。一张张黑红的脸从高高的台阶上冒上来。有扛着稻谷蔬菜的,有挑着箩筐的,更多的是背着竹篓,手上提着铜盘秤,走近了一看,背篓里站着的竟然是几只大红冠子公鸡。
我拜读过岱峻先生的《发现李庄》,“发现”在最艰难的时间里,长江边的李庄把中华民族文化明明灭灭的星光揽入怀抱——同济大学以及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童第周、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等一批国内一流的学者来到李庄。抗战期间,他们在李庄六年。西南边陲小镇,众星拱月,星光灿烂。
《发现李庄》的封面是民国时期的李庄码头图景——江面舟楫点点,江边停泊着四五只手划船,每条船上都站着人。沙滩上散落着的二十多人,有穿长衫的,有穿短褂的,有穿洋装的,其中有一位穿长衫者抱着一个孩子,他们在江边散步。
这些内迁李庄的文化人的黑白背影,与一群正从江上来赶早市的乡民,一起朝我走来,然后经过我的身旁,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路,散入晨雾依稀的李庄古镇。
长江上吹来的风里仍然有着八十年前那场历史洪流的余绪。心里响起一个声音:“何以是李庄?”因为只要一个忽闪,历史的追光就会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