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多少年来,许多人在岳飞墓前为之感叹。这里陈列着几段“精忠柏”,据说原长于杭州众安桥风波亭旁,岳飞在那里遇害后,它也突然枯死,并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僵而不仆600余年。后来被人们搬到岳坟前陈列。
在自然界中,树木变成了石头,长存不朽,并不罕见。不过并非挺立地表自行变化,而是经过埋藏地下,为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所更替,得以保存原来的形态和结构组织,成为木化石。许多时候,这些矿物质是二氧化硅,它所形成的化石特别坚硬又不容易受腐蚀,更能长久保存。
这种石化现象,宋朝的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述着:“近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入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根干相连,悉化为石。”他所说的“竹笋”,实际上是一种生长于中生代的新芦木留下的化石。
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也是一种树木的化石,据研究已有约12000年的历史,而非几百年前突然枯死的柏树。对岳飞我们是很崇敬的,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不符合科学的错误认识,还得纠正。木化石确实是历史的见证,但记录的并不是人世的变迁而是自然的历史,在它身上体现着它所经历的时间,以及在这段时间内气候、生物和地理环境等的变化。
世界上不少地方发现有木化石,但一般都是零零星星地出现。因为自然界的变动很多,树木不容易有机会形成化石长期保存下来。沈括看到的那成林的“石笋”是很罕见的。在美国黄石公园,人们发现整个森林都变成化石保存在地层里,而且是层层相叠,足足保存有27个森林,蔚为大观。这些森林的树梢都折断了,剩下圆直的树干兀立在山坡上,仿佛古罗马废墟上的残柱。它们保存在黄石公园东北部的一个海拔1800—3300米的河谷里,流水把保存着这些化石森林的地层“打开”,使人们在河谷的峭壁上看到了这变化多端的地质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