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话二十四史

商君列传

字体:16+-

商鞅(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年),姓姬,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卫国(今河南省北部)人。秦国变法的设计者,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

秦国强盛的奠基人

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代,年轻时非常喜欢法家思想,深受魏国大臣、法家先驱李悝(kuī)学说的影响。

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都在寻求能富国强兵的人才。魏国率先任用李悝实施变法,国力强盛,向西打败秦国,占领河西(黄河以西,洛水以东)之地,向东称霸中原,在战国初期独领**。

起初,商鞅在魏国国相公叔座府上担任幕僚,公叔座发现他才华出众。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上门探视,公叔座说:“请大王让商鞅继任国相,他一定能让魏国更加强盛。如果不用,请务必杀掉他,不能让他被别国所用。”魏惠王答应下来,就走了。

公叔座马上召来商鞅,说:“我向大王举荐你为国相,但我看他没有用你的意思。我又建议他杀了你,大王同意了,你还是赶快离开魏国吧!”商鞅淡定地回答:“大王既然不肯听你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建议杀掉我呢?”就继续留在魏国。

公叔座去世后,魏惠王果然没有任用商鞅,也没有杀他。此时,秦孝公刚刚即位,有志于恢复秦穆公的霸业,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失地,向各国发布求贤令,承诺只要能让秦国强盛,便给予高官厚禄。商鞅听说后,前往秦国寻求机会。

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大谈上古帝王的治国之道,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认为他大言欺人。第二次见面,商鞅谈论儒家的王道之治,秦孝公还是不感兴趣,并责备引荐商鞅的近臣。

商鞅第三次拜见,谈论以武力称霸之道,秦孝公很感兴趣,想要继续交谈。商鞅第四次拜见,已经摸准了秦孝公的意图,全部谈论法家富国强兵的主张,秦孝公听得入神,一连谈了几天几夜,不知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