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1529年),幼名王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县)人。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
明朝第一人
王守仁出生前夕,他的祖母梦见天神从云中降下送子,于是给孩子取名叫王云。王守仁五岁时还不能开口讲话,可把家里人急坏了。
有一天,一位高僧路过家门口,摸着他的头说:“多好的小孩儿啊,可惜名字道出了天机。”祖父连忙为他改名守仁,王守仁这才开口说话。
王守仁的父亲是科举状元,这种显赫的书香世家出身,使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志存高远,心思与常人不同。
有一次,他与书塾先生探讨天底下最要紧的事,先生认为是科举做官,王守仁却说:“科举不重要,做圣贤才重要!”
王守仁立下做圣贤的理想后,时时注意追寻圣人的踪迹。十七岁那年,他前往南昌(今南昌市)结婚,可就在婚礼当天,大家发现新郎失踪了。
原来,这天王守仁出门闲逛,遇到一名打坐的道士,便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解了一番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以至于忘了婚礼之事。
王守仁十八岁时,开始接触理学大家朱熹的“格物致知”之学,不禁大喜,以为找到了入圣之门。为了实践这门学问,王守仁下决心要探究竹子的道理,坐在竹林前“格”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竹子。而竹子稳如泰山,丝毫没有被他的虔诚打动,王守仁反而大病一场。这就是我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二十一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接着连续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进士。他的状元父亲连忙宽慰,王守仁反而笑着说:“你们以考不上进士为耻,我以考不上进士而感到懊恼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