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不大,方圆不足十四平方公里。可是,在地方史志中诗文载记颇多,足见其不同凡响。
辽金时代,这里是佛门圣境;到了明清之际,由于它临近兵家必争之地辽西走廊,又成为一处军事战略要地。然而,我最初注意到它的名字,却源于一则新闻报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岛的海滩上,搁浅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鲸鱼。具体有多么重、多么长、多么高,报道中没有交代,只是说,当地渔民把它宰杀之后,纷纷去割肉,这边站满了人,那边什么也看不到。人们还找出一根长长的扁担,用来支撑鲸鱼的大嘴,以便钻进肚子里去刮油。好奇心驱使着我,恨不能立刻就跑到那里看个究竟;可是,实际走近它,却已是四十多年之后了。
**岛古称觉华岛、觉花岛,距离兴城海岸九公里。旧籍上说它“望之咫尺,而杭无一苇,淼若蓬瀛”。意思是说,看着不算太远,可是,由于缺少舟楫之便,欲登无路,只好对着“山在虚无缥渺间”,望洋兴叹。现代条件就不同了,乘上汽艇,“突一突一突”,几分钟工夫就上了岸。不过,快捷倒是快捷,却也失去了那种惝恍迷离的神秘感,也解构了几十年酿就的期待心理,这也是很遗憾的。
**岛所在的葫芦岛市,有一处天然良港,是上了孙中山先生《建国大纲》的。那天,我们乘船转了一圈儿,都说:“怪不得名叫葫芦岛,还真的像个大葫芦哩!”主人告诉我们,要说像葫芦,最惟妙惟肖的还是**岛一一两头粗,中间细,斜卧在海面上。实地一看,果然如此。大葫芦旁边摆放着一个小葫芦,很有意思。
自古以来,**岛就以景色佳丽著称。金代著名诗人王寂誉之为“人间佳绝处”“凡道经海上,未尝不驻鞍极望,久不能去”。在其即兴抒怀的七言古诗中,有“平生点检江山好,我自龙宫觉花岛”之句,可知当时岛上风光之壮美。他在《辽东行部志》中还曾记载,辽代的“司空大师”郎思孝,早年举进士,后因厌弃尘俗,到觉花岛为僧,“行业超绝,名动天下。辽兴宗时,尊崇佛教,自国主以下,亲王贵主皆师事之”。原来,九百年前,这里寺院兴隆,僧人云集。辽代名僧圆融大师醵资修建大龙宫寺,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规模十分宏大。佛寺后来毁于元代兵燹。现在,岛上仍然残存许多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