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育英学校是海淀区一所具有红色历史传统的学校,前身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1948年建校于西柏坡,1949年跟随中央机关迁入北京。“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是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六一”儿童节为学校题的词,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对学校的发展做出过指示,胡耀邦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已经发展成为一校多址的集团化学校。学校在“让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为学生撑起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毕业十年或十五年后走得更远”的办学使命的引领下,努力践行“在最美校园,做中国最有价值的教育”的办学追求,培养“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的国家栋梁”,建设一所文明的、让社会尊敬的好学校。“文明”二字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
一、文明,在道路中绽放
著名作家刘亮程在其散文《弯曲的乡土路》中有一段话:“乡村的小路是弯曲的,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这样笔直。因为高速公路追求最短的距离、最高的效率,而乡村的小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在走的时候会保留自己的一丝敬畏或尊重,如绕过一棵树、一片菜地、一堵墙、一个坟、一弯水坑。高速公路代表了现代人在大地上行动的粗暴和野蛮。弯曲的乡土路是一种行走的文明。”
“弯曲的乡土路”是一种行走的文明,“人走出来的路”是一种行走的精神,而北京市育英学校,校园里的路则别具一番风味,与前两种路的文化存在形式有所区别,它是有风景、有故事的,也是有感情、有温度的。我认为把其定义为“行走中的文明”更加贴切恰当。
学校里有水泥路、石子路、砖瓦路、石板路、泥土路、木质路等多样化的路段,学生从学校不一样的路中感受人生不一样的路的哲学意味。学校既有笔直的大路,有“曲径通幽”的弯弯小道,也有需要跨越一块块石板而过的路,还有缓缓而上的梯形路。有的路在果园农田里,有的路在树林花园里,有的路在山坡上,有的路在水池边,有的路在亭廊广场里。师生行走、徜徉在这样的路上,能感受到浑厚大地的自然温度、校园生活的温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