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要适合学生的学,如何让尖子生更拔尖,让“后进生”不掉队,这是学校和每一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与努力的目标。我最近一直在阅读美国作者琼?苏穆特尼和范?弗拉门德所著的《在普通课堂教出尖子生的20个方法:分层教学》一书,有一些启发。下面总结梳理重要论点与大家分享。
在一个班级里,有几十个孩子,想让他们齐步走,学习理解程度一样、学习效果一样,那是绝不可能的一件事情。那些想引导班里有天赋的孩子成为尖子生或者不想耽误尖子生却不知从何做起的老师们,我常常看到他们一直在辛勤地努力,尽管想要帮助这些孩子,却被其他职责压得喘不过气来。
西奥多?罗斯福曾经说过:“在你所处的位置,用你所有的资源,做你力所能及的事。”的确,还是有办法的。不论哪一种教学,我们总要从学生进入课堂时的资质(如学习水平、优点特长、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开始着手,向他们传授知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成绩优异的尖子生是需要很多东西的:他们需要加速度,因为比起那些与他们同班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速度要快得多;他们至少需要一些“创作体验”,尝试并应用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他们需要素材,运用素材来实践他们的想法,探索新的钻研学问的方法;很聪明的学生还需要被“敏感对待”,因为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使他们没有时间参加社交活动,他们可能会觉得被孤立了。学生的这些要求并不容易达到,特别是对于缺乏时间和资源的教师来说。
目前,我们忙碌繁重的教育像赛马一样,形成了一种只追求奖品的文化。这为我们的学校设定了基调:通过考试便达成了目标,而不看重生机勃勃的教和学。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和学,不能仅仅瞄准完成已经准备好的课程安排或达到早就规定好的考核学生成绩的标准。当学生们的注意力从积极地学习转移到提高考试技巧方面时,他们很难通过自学来获得新知识。老师面临的教学压力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限制了他们寻找其他教学途径,也就限制了学生选取多种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