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之眼

教师学习“自组织”兴起背后有隐忧

字体:16+-

自从微信群进入公众视野,它好像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神经。恋人不再执手相望诉说爱意,家人不再围坐一桌讨论家长里短,朋友不再攒三集五地谈天说地,就连同事之间交流工作也是用文字和语音代替。人人都在挥手振臂,摆弄自己的手机。

这个寒假期间,我竟然被众多朋友或家人邀请进各式各样的微信群,有家族的,有同学的,有同事的,有朋友的。这些微信群纷纷以各种名义约客,如xx读书群、xx创新群、xx学科群、xx研究群、xx机构群等等。群主以约到更多的“同谋者”为荣,群员以被他人邀请为傲。

尤其令我惊奇的是,这样的教育群、教师群越来越多,看起来火得很,大有“燎原”之势,一个假期,我就被邀请进数十个教育微信群。为什么有人要建群做群主?为什么有人积极响应愿意进入这些群?这是自媒体时代的何种心态?是有利还是有弊呢?我难以用一两句话或几种观点解释清楚。

建立这些教育群,对于群主来说,一般有如下五种功能。一是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实践项目:一方面想得到大家的关注,有更多的人认同并参与到他的项目中来,实践他的项目;另一方面想借助群友的鼓励和意见,促进自己的研究坚持下去和深度推进。二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欲借微信群发放通知,扩大宣传面,以取得更多效益。三是想寻找各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排遣孤独感,宣泄自己的情感,感受生命存在。四是真正聚集一些有学习力、有相同志趣的人,寻求各方力量、资源和机会,携手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五是为了获取更多支持者,获取流量或点赞费、广告费等。

作为群员,加入微信群一般会有如下几种心态:一是享受被他人邀请的情感快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幸福;二是寻求因各种原因造成了心理荒漠却能寻找到群体的快慰感,寻找自己的虚拟知音;三是抱有各种猎奇心理或侥幸心态,发现自己需要的、能为自己所利用的成长中的贵人和可借鉴的经验,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蜕变;四是聚焦一个专题,寻求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实现自己研究实践的深度发展;五是想看看外边的世界,想领略他地、他人的生活现状与精神风貌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