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少教育同仁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课堂情境时,脑海中总也挥之不去的是教师的浓浓情感、诙谐话语和多才多艺。比如初中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他能在讲课讲到兴奋处时清唱一段京剧一《沙家浜》,他会即兴打起太极拳来,他的乒乓球、象棋等样样拿得起来;高中的一位政治老师,他的毛体书法特棒,他还会组织大家与当地军队一起搞联欢,鼓励学生根据社会形势撰写时政小论文;一位班主任有时与我们一起带上锅碗瓢盆,去河边树林里野炊,他还与学生一起越野长跑、一起打球歌唱。记得那时,教师的教学风格千姿百态,教师们也能放得开,在自己的教室内外,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思考,进行着大胆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实践。
我怀念那些不唯教材、不拿课本就能侃侃而谈,整堂课上妙趣横生的教师;怀念那些与我们在课间一起共享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教师;怀念那些多才多艺、影响我们生命走向的教师;怀念那些精心研究问题、筛选习题,认真批阅,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教师……
其实,我怀念的那些教师,就是今天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人们所期待的教师,他们的思考与行为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试验与实践。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门课程,他们都身怀丰富而独特的课程资源。
但是现在,无休止的加班加点、被训练题塞得满满的课堂,让教师没有了时间和勇气思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堂改革创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人文素养提升。他们追求的是学生的分数和自己的教学成绩,离真正的教育渐行渐远。在这种教育情境下,时间已经成了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工具,思想、价值、效率、资源、文化等这些影响教育质量和内涵发展的重要元素被忽略了。教师都变成了被动运作的“教育机器”,缺乏自己的思想、个性和独立人格,他们消费的是一些“专家”的理论、校长的智慧、现成教材的内容,甚至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教师成了一群可怜的教育失语者。当所有教师都像没有思想和表达的绵羊一样,依靠一个牧羊人手中鞭子的指挥谋生的时候,这样的教育现场是多么令人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