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一节的结论来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从本质上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了。即使马克思是在意识形态论争的过程中将费尔巴哈批判为自己所用,但这并非意味着此时马克思出现了根本性的理论转换。但是,马克思到底有没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采用了异化论的理论框架呢?笔者想通过分析“圣麦克斯”篇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圣麦克斯”篇被认为基本上是出自马克思之手,与“费尔巴哈”篇相比,从文本上它也更容易接近,而且也可以使我们更能理解前一节所述的马克思与意识形态论争之间的联系。
“圣麦克斯”篇随着《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内容而不断展开,论点涉及的范围很广。这里只想列举对施蒂纳批判中的两个论点。
对施蒂纳批判的第一个论点,是人的意识(观念、表象)与存在的关系。
“不言而喻,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是关于自己和关于人们的各种关系的观念和思想,是人们关于自身的意识[1],关于一般人们的意识(因为这不是仅仅单个人的意识,而是同整个社会联系着的单个人的意识),关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个社会的意识。”[2]
“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关于自己即关于人的观念。”[3]
施蒂纳将人的理念和个人的存在对立起来。但是,个人观念(表象)所表现的内容首先就是每个个人的存在条件和各种关系。笔者将个人的全部各种生活关系定义为“自我关系”[4]。自我关系虽然不可能是单个人自发形成的,但是无论这种关系受到怎样的客观制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是个人的存在本身。并且,作为这种自我存在的表象,人的意识(理念)产生了。马克思在“圣麦克斯”篇确认了这一点。意识=思维是自我关系的感知,因此随着各种生活关系的不同而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