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现象学和解释学的重点研究对象,胡塞尔的语言观是比较传统的,他说:“陈述就意味着对一个感知或想象的表达。”[44]言下之义就是说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海德格尔与加达默尔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生存论意义上的现象,它绝不是工具,后来他甚至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加达默尔有着相同的主张,他认为,“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语言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探讨语言与历史的关系就成为海德格尔与加达默尔共有的“视域”。
前期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主要表现于《存在与时间》第34节和第68节的第4小部分,它们的标题分别是“在此与言谈,语言”和“言谈的时间性”。他这样写道:“言谈同现身、领会在存在论上是同样源始的。甚至在占有着可领会状态的解释之前,可领会状态总也已经是分解了的。言谈是可领会状态的勾连”[45]。这就是说,言谈对在世具有组建作用。因为此在的存在就是在世界里的存在,此在现出身来也就是领会着、言谈着。正是言谈把在世的此在的展开状态勾连为一个整体。言谈着的此在存在,世界才充满意义,言谈具有了一种基本的生存论性质。
言谈(Rede)首先并不谈,而是“听”和“沉默”,只有沉沦在世的人才夸夸其谈。“听”与“沉默”展现出此在与他人共在的状态,只有听得懂才听,只有对话时才会出现一个人说、一个人在沉默的情况,否则两个人都在说那就不是在对话,后果将是彼此都不知所云。共在有其历史及传承,被抛的此在首先学会了听(听懂),然后学会了说(让别人懂),这说明此在继承了流传下来的特定民族的语言。作为此在在世重要一环的言谈体现着个人与语言的历史的传承关系,只有具备了这一历史根据,言谈对在世的组建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