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世纪中国史学论集(第八卷)

前提和路径

字体:16+-

——关于中国史学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思考[1]

中国史学走向世界不自今日始。但是,当今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自有其突出的时代性。这是因为:第一,当今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开放性。汉唐盛世,郑和下西洋,说明历史上的中国也曾有过开放的时代,也曾有过那个时代的辉煌,但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成为遥远的过去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历史上无可比拟的,以至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人的足迹遍世界,各国人的足迹遍中国,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的开放事业在许多领域都将更广泛、更深刻。第二,中国史学走向世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隋唐时期,中国史学已经大规模地走向朝鲜半岛和日本。至晚在18世纪,欧洲人已经开始了解和评论中国史学。20世纪以来,中外史学交流日益活跃。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中外史学交流也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许许多多外国史学著作涌入中国,大批外国同行来到中国作学术交流;与此同时,中国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也纷纷走出国门,或访学,或深造,中国史学著作也不断地被介绍到世界各国。中外史学家共同参与的各种学术会议,更是不胜枚举。

这就是当今中国史学面临的历史形势。在这种历史形势面前,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事实:由于文字的差异及其他原因,中国古代史学的优秀遗产还不能被更多的外国同行所了解;同时,20世纪以来的一些优秀的中国史学著作,能够走出国门的也很少。这两个原因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大多数外国同行对以往的中国史学和当代的中国史学并不十分了解,以致在世界史学舞台上,中国史学还未能占有符合其实际成就的位置;同时,由于当代中国史学成果“出口”缓慢,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及其所得,也为许多外国同行所不了解,从而难以对中国当代史学做出比较全面的判断。因此,中国史学的特点何在,它与外国史学尤其是西方史学有何不同,中国史学在世界史学中应占有怎样的位置,等等,就不可能得到比较明确的说明,外国同行只能按照他们的传统、观点和价值取向来评判中国史学。对此,我们能够理解,但却难以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