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09年)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纪念会上,参加会议的学者们,往往都要提到白寿彝先生在改革开放初期说过的一句话:“我70岁才开始做学问。”白先生在世时,这句话在史学界颇已传开。现在,他已经去世近十年,人们对这句话的深意仍在重复着、思考着。
这句话的内涵和魅力究竟在哪里呢?它反映了白寿彝先生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作为他的学生,起初我并没有认真想过,只是感到白先生有一种十分乐观地从事自己事业的**。直到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得知中央电视台将在一个直播节目中,要我就白先生的学术成就谈谈自己的认识。这样重要的事情,我自然做了应有的准备。然而,当我到了中央电视台时,电视台的记者却向我提出了一个我未曾预料到的问题:“白寿彝先生曾经说过,他70岁时才开始做学问,您是怎样理解他这句话的意思的?”直播很快就要开始,容不得我多想,只能很快地做一些思索,结合白先生平素的言谈,从时代、学品、积累和创新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这句话反映了白先生对当时所处时代的欢欣鼓舞。他常说,现在不像过去,总是在“开会”,安不下心来,做不了什么事情。现在好了,会开得少了,能够安心坐下来做点学问了。这几句话,当时讲得很自然、平常。白先生作为一个70岁的学者,经历了太多的历史变动。在以往那些年代,不是完全不可以做学问,但比之改革开放之后来说,毕竟有很大的不同。我说他对当时的时代有一种欢欣鼓舞的心情,应是比较贴切的。
第二,这句话反映了白先生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他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又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研究》杂志编委,在史学界享有盛誉,并曾多次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成员出国访问。他的《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史纲要》、《中国回教小史》、《回回民族底新生》,以及他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等,在学术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他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有很高的起点,因而受到同行的格外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学术背景和学术影响面前,他在70岁时却坦然地表示才开始做学问,表明他对“学问”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认为那是一个不可穷尽的宝藏,学人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学步”之中。白先生把他的第一部论文集命名为“学步集”,正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