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第九卷)

通史撰述之志与封建社会史论[1]

字体:16+-

——读《白寿彝文集》第一卷

2008年12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7卷本《白寿彝文集》(以下简称《文集》)。2009年2月,是白寿彝先生100周年诞辰,《文集》的出版,自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文集》第一卷,收录了白先生“论中国通史”的有关文章和讲话6篇,“论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关文章和讲话7篇,以及撰于20世纪40年代的《秦始皇帝》。读了《文集》第一卷,我想就先生的通史撰述之志与封建社会史论讲几点认识。

一、通史撰述之志的由来

中国史学有“通古今之变”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司马迁《史记》和司马光《资治通鉴》最负盛名。20世纪伊始,梁启超、章太炎等在倡导“新史学”时,亦以撰述“中国通史”为其核心内容之一。此后,几代中国史学家,在百年之中写出了百余种中国通史。1994年,范文澜、蔡美彪所著10卷本《中国通史》问世;1999年,白寿彝总主编的12卷、22册《中国通史》出版,把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家通史撰述之志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中国史学界的幸事,也是中国国民的幸事。

在20世纪百年中,史学家关于中国通史的撰述,各有其因,归根到底,都是时代的要求。白寿彝先生的通史撰述之志的产生和日渐强烈,同样也是时代使然。1983年3月,白先生在高等院校古籍整理规划会议上的发言,对此做了简要的回忆,他说:

大概在1971年,开了第二次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周总理在会上提出来要写一部中国通史。后来,国家出版局为此组织了两次写作班子,都没有成功。当时,我正在中华书局参加二十四史标点的工作,没有参与编写中国通史的事,但也引起我对1962年在达卡召开的国际史学家会议的回忆。在那次会议期间,巴基斯坦的朋友曾说:“过去我们搞历史,是以欧美为中心,现在我们是以东方为中心。我们要大讲中国的历史,可是我们没书,不好办。”人家的态度很友好,但我们的工作跟不上。1974年,我在巴基斯坦又遇到史学界的朋友,人家打听关于中国史的新著。这距离上次的史学家会议整整12年了,我们还没有拿出成果,心里很难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