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第九卷)

怎样对待史学遗产[1]

字体:16+-

怎样对待史学遗产?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史学研究中,有些史学工作者,特别是一些老年史学工作者,曾经做了不少整理史学遗产的具体工作。但是,把史学遗产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并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概括,还很少有人做过。白寿彝同志在《史学史研究》季刊1981年1—4期上,连续发表四篇《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就史学遗产中几个重要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作者力主深入研究和继承这几个方面的遗产,认为这是提高我们史学研究水平所必不可少的。

一、关于历史观点方面的遗产

作者提出:“多年以来我们有个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前,历史观点都是历史唯心论,好像是一无可取。”作者举例说:前些年,我们在中华书局搞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每一部史书在出版的时候,照例要写一篇出版说明。在出版说明里,差不多都要指出作者的思想是英雄史观,是以帝王将相为历史的创造者,是诬蔑农民起义和劳动人民,是历史唯心论。这就是说,其历史观点是不足取的。那么,为什么要出版这部书呢?出版说明的笔锋一转,接着就说这部书在史料上如何有价值。这种写法差不多成为出版说明的一般公式。作者认为:“按照这种写法,二十四史只能是二十四部史料书,再没有其他的价值了。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二十四史,固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思想资料,留下了观察历史的方法,留下了写历史的方法,留下了许多专门知识。从历史观点来说,在二十四史里,在别的很多史书里,在不少有关史事论述的书里,都还是有进步的观点、正确的观点,可以供我们参考、吸取和发扬的。”[2]他从古代历史家和思想家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对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认识,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作用的认识,对得失成败的认识,论证了我国历史思想资料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其中,有的则“可以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研究这种萌芽的思想,对于史学遗产的理解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