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指《史学遗产六讲》)是白寿彝先生论史学遗产的代表性著作,其中所收录的六篇论文,写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谈史学遗产》这篇长文撰于1961年,其余5篇撰于1981—1982年,前后相隔20年,而其撰述旨趣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拥有连续不断的和丰富厚重的史学遗产。所谓史学遗产,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前人在史学活动中的创造和积累,是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把史学遗产从历史遗产中“分离”出来,并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问题和理论问题提出来进行研究,白寿彝先生的这几篇文章不仅开其先河,而且从理论上和研究对象上奠定了探讨这一领域的学术基础,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谈史学遗产》一文从理论上阐述了研究史学遗产的重要性及研究史学遗产的方法。关于研究对象,作者从七个方面作了概括,即归纳了史学遗产中的主要成就,并将其比喻为一个个“花圃”。这就是:中国史学上有关基本观点的遗产,包含历史观、历史观点在史学中的地位、史学工作的作用;史料学遗产;历史编纂学遗产;历史文献学遗产;重大历史问题研究成果;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历史启蒙书方面的遗产。关于研究史学遗产的必要性,作者指出:第一,研究史学遗产,可以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二,研究史学遗产,可以逐步摸索出来中国史学发展的规律;第三,研究史学遗产,可以把历史上人们提出来的一些史学问题作为当前研究的资料,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2]这些见解,在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自梁启超1901年发表《中国史叙论》、1902年发表《新史学》对中国古代史学进行激烈的批评后,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古代史学始终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否定的地位。白寿彝先生在1961年撰写此文,这在当时不仅要有学术上的见识,而且要有理论上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