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哲学省思

2.《春秋董氏学》的内容和主题

字体:16+-

康有为《春秋董氏学》的主体内容,毫无疑问是阐发董仲舒《公羊春秋》思想。我们透过该书《自序》和各卷卷首的导言及正文相关内容,可以窥见一斑。

在《自序》中,康有为直截了当地说:“孔子之道何在?在《六经》。”“《春秋》三传何从乎?从公羊氏。……唯《公羊》详素王改制之义,故《春秋》之传在《公羊》也。”“欲学《公羊》者,舍董生安归?”[82]康有为还说:(董仲舒)“明于《春秋》,为群儒宗也。……若微董生,安从复窥孔子之大道哉!”[83]董仲舒《春秋繁露》所表达的微言大义,连孟荀这样的大贤人,都没有把握,而“董生道不高于孟、荀,何以得此?然则,是皆孔子口说之所传,而非董子之为之也”。因此,应当“因董子以通《公羊》,因《公羊》以通《春秋》,因《春秋》以通《六经》,而窥孔子之道”[84]。康有为的意思很明白,孔子之道在《六经》,《六经》统一于《春秋》,《春秋》要义在《公羊》,《公羊》之传在董仲舒,因此,把握董仲舒的《公羊》学,就可通《春秋》达《六经》而得孔子之道,明白素王改制之义。应该说,这篇《自序》所反映的思想,是该书的总纲。在总纲的引导下,其后各卷各自从不同层面进行阐发。

在卷一《春秋旨》的导言中,康有为说:“《春秋》所重在义,不在文与事也。”“《春秋》言微,与他经殊绝,非有师师口说之传,不可得而知也。今师说之传,只有董何二家。……今专绎董子之说,以求《春秋》之义。”[85]这部分是说,《春秋》重义,而此义又是口耳相传,得其要义者,只有董仲舒、何休二人,所以他专门绎出董仲舒的公羊学说,演绎其义,以寻求《春秋》的真髓。康有为的用心,显然在于不受经典文句的拘束,给自己提供一个自由解释的开放性空间。在本卷中,他突出了奉天、亲德亲亲、敬贤重民、常变、合群、《春秋》总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