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哲学省思

4.无尽悲愿与严峻现实

字体:16+-

梁启超在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卓绝奋斗而屡遭挫折失败之时,写过一首自励其志的诗: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

折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156]

大概现代新儒家们以梁启超自喻,故这首诗的末两句素为其称道并引以述志立志,成为其表白心迹的典范语言。唐君毅在论著中,多次慨叹、阐释。1988年年底,我在香港参加“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看到主席台两侧的联语即是此二句。牟宗三也多次加以引用、发挥,并写了《世界有穷愿无穷》一文,畅述其志。唐君毅、牟宗三的弟子们,也都怀有这类悲天悯人的愿望,可以说,心怀无尽悲愿,自认“举国犹狂”,唯己独醒,以振衰起颓舍我其谁自负,以“十年以后当思我”**,这正是现代新儒家的共同心态。牟宗三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在这方面起了引领“**”的作用。同样,牟宗三、唐君毅及其弟子们,对中国文化精神价值的开掘,对中西文化关系的探研,也是具有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批判意识的。因此,我们不妨以牟宗三为中心而说开去。

依牟宗三理论,儒家心性之学是一切价值之源,与现代化并不矛盾。五四以来世风堕落,人心乖戾,关键在于道德的理想主义的失落。因此,他循无尽悲愿之理路迈出的决定性一步,或者说他的现实追求,便是所谓“儒学第三期之发扬”[157]。质言之,即儒学的复兴。第三期儒学担负的时代使命,是开出“新外王”,“今天这个时代所要求的新外王,即是科学与民主政治”[158]。第三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蔡仁厚先生,在1990年2月号《鹅湖》月刊上发表了《当代新儒家该负什么责任》一文,指出:当代新儒家的责任不在“实务层”,而在学术思想的建设,在于“文化心灵的觉醒,文化意识的显豁;文化生命的贞定,文化方向的抉择;文化理想的提揭,人文精神的重建”。可见,现代新儒家欲图复兴儒学的深切悲愿,是想引生科学与民主的未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强烈的现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