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哲学省思

4.如何重建人文精神

字体:16+-

如果一般地讲“人文精神重建”,人们不会有大的分歧。但从实践的角度看,从操作性的层面审视,便会出现见仁见智的情况,甚而出现实际上反人文精神的现象。我们认为,关键的问题是,怎样理解人文精神的“重建”?为什么要“重建”?“重建”什么样的人文精神?

在我们看来,所谓“重建”,是指在现有的思想资源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立足本国,放眼世界,扎根现实,借鉴传统,建构符合国情、民情的人文精神系统,以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新时代民族精神的成长。“重建”,并不是回归往古,更不是脱离现实,而是实事求是地承认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承认五四以来有着经过实践验证的具有新时代色彩的新人文精神,承认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和理论探索而积聚起来的社会主义的人文精神。我们如果不是这样认识问题,便容易走向推崇国粹、眷念往古而否定现实,或者流于空谈马列而割断历史、否定学术界拨乱反正以来的研究成果的歪路。

重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之世,社会主义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旧交替时期。这个转型,并不仅仅是所谓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我们看来,这个转型,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体制方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方向的转型;政治体制方面,由高度集中统一,意识形态笼罩一切以至等同、取代一切,向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政治、经济、文化分途发展的方向转型;文化体制方面,由政治的附庸、图解政策的说教工具,向思想性、教育性、消遣性、娱乐性兼备,着重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方向转型。总之,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是整体转型,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方面的局部转型。尽管不同层面体制的转型,会有先后次序之分,轻重缓急之别,但全面转型最终必然会实现,无论人们愿意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