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哲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崇拜他的人把他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甚至推重他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贬斥他的人说他的哲学几乎全部是错误的,甚至有人嘲笑他的著作四分之三是陈词滥调,四分之一是胡说八道。真堪谓见仁见智,迥然各异。如果我们不主张感情用事的话,也许会选择西方人常用的那句谚语来评价黑格尔,即“伟大和贻害是双生子”。这句谚语启示我们: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黑格尔思想的伟大和深刻之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沉湎于黑格尔所制造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哲学神话中。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的理论就是一个至今仍然在理论界拥有广泛影响的哲学神话。它仿佛是一个被施了魔法的捕蝇瓶,许多研究者都为它的魔法所迷惑,从而自然而然地成了“捕蝇瓶之囚”。也就是说,自然而然地成了黑格尔“主奴关系”理论的信奉者和鼓吹者。
凡是稍稍熟悉黑格尔哲学的人都知道,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的理论是在其早期著作《精神现象学》中提出来的。在黑格尔看来,“主奴关系”不过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已。在主人的面前,奴隶对自己的整个存在都怀着恐惧。在恐惧的驱动下,奴隶全身心地投入了陶冶事物的劳动之中。结果,他们从依赖主人的意识渐渐地发展为独立的意识,而主人只是满足和陶醉于奴隶的劳动所提供的种种享受之中,本来所拥有的独立意识渐渐地转化为对奴隶的依赖意识。这样一来,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就奇迹般地颠倒过来了:主人成了奴隶,而奴隶则成了主人。
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的理论曾经得到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人的广泛推崇,几乎可以说,任何评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人都对这一理论赞不绝口,人们甚至把它看作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最深刻的思想之一,尤其是法国的存在主义者试图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的理论中找到存在主义的源头。然而,在我们看来,这完全是黑格尔制造出来的、浅薄的、似是而非的哲学神话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