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中国革命精神认同力研究

第一章 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的认知与认同02

字体:16+-

(三)高校离退休教师的评价

高校离退休教师对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提出了善意的批评意见。比如访谈中当被问及:“您认为大学思想政治课中是否包括了革命精神教育的内容?”他们认为“讲的不少,但没有高度与深度”。他们较少用学术性语言或从理论高度描述大学生认同革命精神的问题,而是用睿智的话直接道出当代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方面存在的不足,总体上体现了老年长者对于青年后生的慈祥与关爱。

北京师范大学某退休教师就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情况谈了三方面问题:

一是国家对包括革命精神在内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问题的探索,逐渐将大学生革命精神教育的重心放到了研究现实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方面,而对包括革命精神在内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不够,结果在青年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横向比较却不愿历史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是大学生对于革命精神学习不勤奋,不刻苦。一般人愿意选择一些有利于就业并能够创造现实价值的课程,而对那些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文学科教育课能逃则逃。事实也确实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现实,使许多大学生注重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革命精神等精神追求。在多数学生眼中,思想政治课形同虚设,他们学习主动性较低,听讲粗心,多数人只会在考试前翻看学过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精神厌食”现象,革命精神教育自然无法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践行革命精神作风严谨度不够,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大学生在践行革命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动性,但作风不够严谨。比如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拥护新时期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看问题容易走极端、不够全面。有些人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受年龄与实践经历的局限,虽然对社会负面问题深恶痛绝,但分析、判断问题往往局限于表面现象,不能抓住本质,比如对党内腐败问题、城乡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下岗职工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造假问题、说谎问题等,多限于抱怨牢骚;渴望中国政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能够有足够的话语权,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侵略行径,渴望台湾尽快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但往往忽视国家内政外交的需要,忽视全国老百姓渴望能够过上安定团结幸福生活的需求。这说明大学生践行革命精神作风严谨度不够,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对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缺乏正确的理性认识,需要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