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二、从异化论向物象化论的转换

字体:16+-

与通常我们所看到的解释不同,上述广松涉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诠释,其核心构境支点是关系本体论。我们不难发现,从人本学的实体主义到关系第一性的转换,还只是我们所指认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客体向度的观察视位,即将实体对象化的社会现象透视为社会历史的建构性关系本质。在这一构境层中,显然缺席了马克思的批判立场。广松涉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必须要讨论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即与上述马克思哲学革命同步发生的批判理论中的重大转换——从人本主义异化论向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象化(Versachlichung)批判的转变。广松涉认为,这个所谓物象化正是对上述历史唯物主义关系本体论的遮蔽!社会历史的关系本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被重新伪构成实体性的物象。依据我们上述的解读,从逻辑关节来看,人本主义异化史观恰恰是主体性人学。关系本体论如果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客体向度,那么,物象论批判到底依托于什么视位?我们具体来看广松涉的破解。

依广松涉的观点,青年马克思在“巴黎笔记”的《穆勒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塑形的劳动异化史观,其实质仍然是依从了人本主义的逻辑三段论,这是从宗教故事中的神话逻辑开始的某种演绎:

1.〈a〉乐园,〈b〉失乐园,〈c〉复归乐园。

2.(A)“人们尚未被异化的本真态的时代”;(B)“人们被异化,处于非本真态的时代”;(C)“扬弃这样的非本来的异化态,实现不被异化的本真态的时代”。

3.(a)还没有出现私有制的历史阶段;(b)存在私有制这样的“异化”的历史阶段;(c)这种“异化”被扬弃,私有制不复存在的历史阶段。[25]

这是广松涉十分精彩地复原的异化论思想构境中的三层递进关系:首先是人天生应该居有的本真存在状态——未被罪恶侵入的天堂乐园,其次是在被魔鬼引诱后失真的世俗凡界现实,最后是在神的引领下离开世间苦海重新进天堂。这是一种价值悬设问题式中“应该”与“是”的伦理批判辩证法。所以广松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