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建构与多元维度

第三章 社会科学哲学的肇始者:实证主义

字体:16+-

肇始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并于20世纪初形成独立哲学思想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成为20世纪社会科学哲学思想发展的起点。如前所述,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问题域的形成与理论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实证主义。这一哲学思潮对各种形态的科学而言,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便在当今,其思想仍然渗透于人类思维的各个层面。自孔德和穆勒提出社会“实证主义”以来,实证主义在各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特征,经历了诸如批判实证主义、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最终在20世纪中期之后,汇入语言分析的哲学潮流中。这是实证主义由社会、经验等具体论域上升到逻辑、语言等具有普遍性思维发展的过程。它以强势、鲜明的科学特征,为20世纪前半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框架提供了主流性的研究路径。

实证主义者坚持自然主义的哲学态度,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统一性。普遍来讲,实证主义哲学“试图把自然科学里的方法应用到社会科学,并且由此预设了科学的统一。在实证主义基础上,更为基本的观念在于,科学所研究的是科学话语之外的客观存在”[1]。应当说,实证主义的这一思想构成了其对社会科学哲学问题的基本态度,同时,这种极端的社会科学模拟自然科学,从而用物理科学统一所有科学的“统一科学”纲领,受到了后实证主义或后经验主义的普遍反对。尤其是在实证主义涉入社会科学领域后,产生了时至今日仍然无法解决的众多争议:社会科学是否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进行研究?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真理性和确定性是否具备?一种实证主义的思想作为社会科学实践的哲学基础是否可行?无论如何,尔后的诸多思想,不管采取肯定还是否定的态度,都以实证主义作为发展的重要原点。本章之目的,正是要通过考察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厘清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特征,进而揭示实证主义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及其思想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