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中后期,一种继承并发扬经典实用主义合理内核,即以人类需求为出发点、以兴趣为研究基点、以信仰为真理的判断标准、以效果为检验理论的最终标准的新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界崭露头角。罗蒂是新实用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罗蒂的实用主义思想与经典实用主义思想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尤其是他提出的后现代哲学思想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他的后现代哲学思想不仅颠覆了我们对哲学基础地位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的理论提供了新的哲学视野。后现代哲学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新实用主义的理论特点。
后现代哲学思想主要强调语言哲学的重要性。罗蒂并不重视经验对哲学的重要影响,而是注重语言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他自己赞同哈贝马斯那样:“交谈理性代替了主体核心理性。”[42]交谈、互动的研究方式,不仅表现出对杜威和詹姆斯的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显示出罗蒂把研究重点放到了沟通的语言中来。
罗蒂的后现代哲学思想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融合。研究社会科学哲学的学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并不陌生,尤其在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倡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者忽视个体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而很多古典实用主义哲学家基本上倾向于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注重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但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我们需要寻求的是社会背景下的社会规律或是较为普遍的特征。由于社会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在罗蒂那里都欠缺相应的合理性。
罗蒂在他的后现代哲学中认为:“把个人的自我创造和社会的团结同等对待,是同等有效的。”[43]实质上,罗蒂把这个问题的界限进行了弱化处理,或者说把个人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整体主义的研究方法分别做了限制性的解释,即社会的发展由个体来推动,但个人的才能和价值需要由社会的发展来体现,即在不同范围讨论不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