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社会科学哲学的历史流派、人物思想等方面的探讨,以及当代科学成果对传统哲学研究模式的深刻影响,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定位于走向了自然主义并有所发展的总体研究趋势。这种定位一方面为当代社会科学哲学找到一种立足于自然主义,来审视其发展的研究进路与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为改变传统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内容与方式,以及对社会科学的科学理性之本质的理解提供了一个统一框架。
为此,在结束语部分,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对自然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做出更为系统的、规范的整体性介绍。以科学的观点探讨哲学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所倡导的基本研究策略。在此观念影响下,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经验科学,普遍渗透于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模式之中,成为自然化社会科学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因此,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就在于,通过对连续性关系的澄清与复合式本体论的构建,描述自然化社会科学理论的两个显著特征。基于此,在本部分中,我们通过对社会科学所采用的“自然化”研究视角的考察,旨在为当代社会科学本体论的“统一”、“科学性”的辩护,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研究路径。
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哲学与科学的密切结合,哲学家们所讨论的话题,只有以科学的论证为基础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撒加德(Paul Thagard)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上明确采用了自然主义的研究策略,他指出:“我所推崇的哲学观点是自然主义的,这一观念将哲学和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试图理解包括人类心灵在内的世界。因此,哲学研究的普遍性和规范性必须与科学研究的描述性相结合。”[1]
当自然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模型时,人们称其为自然化的认识论。与此类似,“自然化的科学哲学(naturalized philosophy of science),表明一种与科学相连续的科学哲学”[2]。科学哲学把经验科学视为哲学问题求解的理论来源,这种自然化的研究趋势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模式,使得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表现出明显的“自然化”特征,一种自然化的社会科学(a naturalized social science)逐渐显现于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当中。斯波伯(Dan Sperber)曾指出,“社会科学的自然化需要心理学持续的自然化,并且这样的自然化并不需要扁平的本体论”[3]。纳夫斯塔德(Petter Nafstad)曾采用“自然化社会科学”这一术语,意指一种以自然原则和自然现象来解释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科学。[4]本部分之目的,正是在考察自然化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源及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揭示出自然化社会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帮助我们从“自然化”的视角,来深刻理解当代社会科学新的研究模式及其理论与实践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