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建构与多元维度

第三节 从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

字体:16+-

在导论部分,我们已经系统考察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三种理论定位,并将这三种理论的融合视为理解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对话平台,这一融合凸显了当代社会科学哲学正在逐渐走向自为和成熟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深刻表明了社会科学哲学正由作为认知的体系向作为社会化的体制迈进。因此,理解当代社会科学哲学,不仅要将之视为基于科学哲学发展起来的知识领域,还需将之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视角当中来考察。从这一发展脉络上看,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形成了如下的流派。

一、实证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

在19世纪孔德提出“实证主义”的时候,为了把知识体系跟信仰体系区别开,就已经开始倡导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社会生活的研究了。在这一信念的指导下,他建立了“社会物理学”、“社会学”等作为科学的学科。由此,从孔德时代开始,“实证主义”这一术语,被广泛地用来描述社会科学方法的特点。其基本信念就是,在经验科学当中所使用的那些方法,能够而且应该被扩展到人类智力与社会生活的研究当中,从而把这些关于社会研究的领域确立为科学学科。

其后,穆勒试图用人类的行为科学来模拟物理学。尽管他看到人类行为的不可预测性,从而认识到了对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类进行行为预测的困难,但是,他指出,即便所谓的自然科学,实际上也无法达到精确预测,因此,绝对精确预测并非科学之标准。迪尔凯姆表述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社会科学应以自然科学为蓝本,因为社会科学的对象,诸如社会事实之类,具有客观实在的特征,具有强制性力量来规范个体的自由行为,这样就会迫使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来实施行为,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事实就类似于自然科学所面对的自然事实。亨普尔也指出,社会科学中的说明和预测,具有类似于物理学中那样的逻辑构造,人类行为完全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通过发现适当的规律得到说明。可以说,实证主义普遍认识到,“成就一门科学的不是它的结果,而是目标。如果其目标是要建立自然属性之间的普遍联系,当对一种关系的真理检验最终依赖于数据本身,且该数据不是纯粹人造时,那么该学科就是科学”[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