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林登市(今汉诺威)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在康德的家乡哥尼斯堡(现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和柏林长大成人。她18岁入马堡大学学习哲学,师从海德格尔,因对海德格尔哲学的迷恋而爱上了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与海德格尔的第一次分手之后,转到海德堡大学的雅斯贝尔斯教授门下继续学习,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一般人可能只是从她与海德格尔的师生恋而知道她,但她确实是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她在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上的思想是她的老师海德格尔所不及的。1933年纳粹上台,海德格尔成为大学校长,效忠纳粹,她却流亡巴黎,1941年在美国外交官海拉姆·宾汉姆(Hiram Bingham IV)的帮助下,与丈夫和母亲一起流亡美国,成为当地德国犹太侨民中的活跃分子。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大学工作,1959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任命的第一位女性教授。她先后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芝加哥大学工作过。其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人的条件》(1958)、《精神生活》(1978)等。在道德哲学上,她提出了关于恶的平庸性、政治判断力、极权统治下的自由和责任等一系列现代问题的原创性思想。
极权主义的独裁统治是我们当代人经历的最为惨痛的现实,而在这种统治下生活的人们是否有能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道德责任,在围绕对纳粹军官艾希曼的审判以及阿伦特对这一审判的报道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作为一个纳粹军官,艾希曼的工作尽职尽责,他有效地把从欧洲各地抓捕来的无辜的犹太人运往集中营送死,成为大屠杀的得力帮凶,对于这一罪大恶极的暴行,阿伦特敏锐地发现,我们不愿也无力对他做出一个恰当的判断。因为这种不愿的背后暗含这一看法:在极权体制之下,没有人是自由的行动者,因此这是否也就意味着,没有人可以为他所做的事情负责或者能够被期望对他所做的事情负责吗?甚至,当我们把希特勒称为大屠杀的凶手时,也掩盖了第三帝国的整体现象不能单单在希特勒是怎样一个人以及他如何影响人们的基础上得到解释。这样一来,在面临极权统治之下的人们的行为责任时,我们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一个像希特勒这样罪大恶极的人物身上,或者都推到所有人或集体身上。阿伦特尖锐地指出,前一判断是肤浅的,后者是荒谬的,因为哪里所有人都有罪,哪里就没有人有罪。而想要领会阿伦特在此问题上深刻的哲学洞见,究竟该如何对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问题下判断,就非得认真拜读我们所选编的这篇“独裁统治下的个人责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