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哲学经典·伦理学卷

巴特

字体:16+-

卡尔·巴特(Karl Barth,1886—1968),新教神学家,新正统神学(Neo-orthodoxy)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瑞士巴塞尔州的一个传统的新教家庭,父亲、祖父跟外祖父都是改革宗的牧师,父亲弗利茨·巴特还是神学博士。1904年入伯尔尼大学神学系,深受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影响。后赴德国求学,在柏林除了继续对康德感兴趣之外,还迷上了施莱尔马赫的自由神学。1907年10月至1908年4月在图宾根大学待了半年,之后又去了马堡大学。对试图综合康德和施莱尔马赫的系统神学家赫尔曼(Wilhelm Hermann,1846-1922)十分崇敬。后来巴特多次提到,他对神学真正产生个人兴趣,是从他读了赫尔曼的《伦理学》之后开始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特开始对昔日喜爱和崇敬的德国老师对战争的态度不满,转而反省自由主义神学,受到了宗教社会主义的影响,之后便回到了正统神学的方向上,并成为新正统神学的当代主将。1919年出版的《〈罗马书〉释义》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典。1921—1925年任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1925—1930年任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1930—1935年受聘为德国波恩大学教授;1935年巴特因为反对纳粹德国而被波恩大学解职,同年离开德国,回到父亲曾经求学与任教的瑞士巴塞尔大学教书,直到1962年退休。1935—1967年陆续出版《教会教义学》的前四卷,1968年12月10日留下《教会教义学》第四卷第四部的一些残稿和来不及撰写的第五卷就逝世了。

《〈罗马书〉释义》是巴特重读《罗马书》的心得,用以阐释其从正统神学和现代神学向宗教改革派神学的转变。《罗马书》在《新约》中地位独特,堪称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教义结构比较完整。巴特通过自己充满灵性的释义全面阐释了自己神学思想上的创见。我们所选编的“《罗马书》与伦理问题”是巴特对《罗马书》第12-15章中伦理问题的释义。他认为,关于上帝本身和人的行动的一切思索都意味着巨大的困惑,因而伦理问题的出现无非意味着人的此生此世的所是、所有、所为都处在动**和紧张状态中的巨大困惑。神学伦理所谈论的对象并无客观性,不是超世界或后世界的形而上学超验深度,而是探索此生的深度,导致生活意义的澄悟,赋予生活以积极的意义。以此为基础,巴特对《罗马书》第12-15章的伦理诫命做出了令人激动的全新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