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沙夫(Adam Schaff,1913—2006),当代波兰哲学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1913年,沙夫出生于波兰的利沃夫;1936年,进入法国巴黎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法律和经济,后在波兰学习哲学;1945年,获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学位;1945年,返回波兰后在罗兹大学任教授,后在华沙大学任教授兼哲学教研室主任;1952年,成为波兰科学院通讯院士;1961年,成为波兰科学院院士;1955—1968年,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先后任波兰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哲学和社会学学会主席;1963年,因与波兰统一工人党关系恶化而辞去有关领导职务,后到维也纳任社会科学欧洲中心理事会主席;1972年,成为“罗马俱乐部”最高成员之一;1980年,任罗马俱乐部执行委员会主席;因批判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1984年,沙夫被波兰统一工人党开除出党;2006年,在波兰华沙逝世。
沙夫的主要著作有:《概念和词》(1946)、《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门》(194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949)、《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若干问题》(1951)、《历史规律的客观性》(1955)、《语义学引论》(1962)、《人的哲学》(1962)、《马克思主义与个体》(1965)、《历史与真理》(1970)、《语言和认识》(1973)、《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异化》(1977)、《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1978)、《论共产主义运动的若干问题》(1981)、《今天的波兰》(1984)、《认识理论中的移情作用》(1984)、《信息社会》(1995)、《全球人道主义》(2001)、《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考》(2001),其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异化》是代表作。
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异化》中,沙夫通过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生存问题、人的地位、人的异化等问题的探讨,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设想;从探讨人和人道主义问题入手,转而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根据,对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并力图揭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