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哲学经典·西方哲学卷(上)

哈耶克

字体:16+-

弗里德里克·A·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20世纪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之一。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著名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由于哈耶克的母亲与维特根斯坦的姐姐过从甚密,因此哈耶克也见过维特根斯坦,读过他的《逻辑哲学论》,并受到他的分析方法的影响。1917年,他参加了奥匈帝国的炮兵团,在意大利前线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决定从事学术研究,并把阻止战争的发生作为自己的使命。1921年和1923年,哈耶克在维也纳大学分别获得了法学博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同时从事对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20年代后期,曾担任奥地利贸易周期研究所所长。1931—1950年(1938年获得英国国籍)担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与统计学教授,其间出版了《资本的纯理论》(1941)、《通往奴役之路》(1944)、《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1948)等著作。1950-1961年,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其间出版了《科学的反革命》(1952)、《自由宪章》(1960)等著作。1961—1968年担任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1968年退休后成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访问教授,1969-1977年担任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教授,出版了《法律、立法和自由》(1973-1979),并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他一直生活在弗莱堡,于1992年逝世。

本书选编的“通往奴役之路”一文是哈耶克为在美国出版的平装本《通向奴役之路》撰写的前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顾了《通往奴役之路》于1944年出版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进一步阐明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争取自由的主题。哈耶克在书中阐述道,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到斯大林的共产主义,都无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极权。哈耶克主张,实行中央计划的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小团体(统治阶级)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由于没有市场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这个小团体无从得知正确的资源需求情报,也因此根本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来分配资源和产品。对于经济计划在实践上的不同意见,加上中央计划者在分配物资上的不断失败,最后将导致计划者开始运用高压的强迫力量以维持计划的实行。哈耶克进一步主张,社会大众会感觉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的,这样的感觉会使大众开始投票支持中央集权,并会支持那些看似“可以让计划付诸实现”的“强人”攫取政治权力。哈耶克主张,在经过这一连串的恶化后,一个国家将会无可避免地转变为极权主义。对哈耶克而言,“通往奴役之路”代表了国家进行中央计划的开端,随着自由市场制度的瓦解,所有个人的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将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