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森(Sir Peter Frederick Strawson,1919—2006)出生于英国伦敦,父母均为教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专业为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1946年起先后担任北威尔士大学和牛津大学讲师职位,1948年任牛津大学研究员,1968年继任莱尔(Gilbert Ryle)成为牛津大学形而上学哲学教授,直至1987年退休。1960年,被聘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71年任美国科学院院士,1977年被英国女王封授爵士称号。代表作有1959年出版的《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
本书选编的“论指称”一文是斯特劳森和莱尔所代表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作。对于该文的理解,必须结合本书所收录的罗素写的“摹状词”一文来进行。我们已经看到了,按照罗素的观点,“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子”这句话的真正逻辑形式必须被分析为“有且仅有一个对象,若他是当今法国国王,则他是秃子”。具体而言,罗素的分析具有以下哲学预设:
第一,排中律不可被怀疑,因此,逻辑分析结果必须严格维护排中律。
第二,命题真假的终极判准乃在于实在世界。换言之,“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子”这话只要被修剪到合适的地步,就能够从中立即看出其和实在的符合或不符合关系,由此其真假也可得到立判。
第三,也正因为这一点,意义和真值指派活动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语句的意义在于其真值的指派条件。如果给不出这些条件,语句的意义也就无法确定。
第四,日常语用直觉非但在哲学研究中地位低下,而且在某些场合中,这恰恰就是逻辑分析所需要克服的东西。
第五,由摹状词理论所给出的那类语言分析具有某种超语境的有效性,因此,这也就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分析。
以上这些预设现在都遭到了斯特劳森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