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四、批判与建设:“改变世界”双向向度

字体:16+-

要超越学界关于“改变世界”的双重向度理解上的对立而达到统一,必须回答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从其本性上说,马克思关于“改变世界”的实践界说本身是否包括了双重向度?第二,在实践的历史主题与中心任务转换之后,马克思新世界观是否需要及如何转换功能向度?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出场学的双线关系:改变世界的实践功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度的关系问题。

赞成实践主题转变与功能向度同步转变的学说被称为“同步双转”论(以下简称“双转论”)。“双转论”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实践化特征,首先源于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宗旨意识。马克思经常将“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作为理论的掘进逻辑。毛泽东同志也将“推翻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历史使命归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任务。一个实践时期的确有一个中心、重心,或者说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一个旧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逻辑”就理所应当了。并不因为辩证法有两重向度就必须强调革命与建设向度同在,革命逻辑和建设逻辑同举。同样,在建设、改革、发展新时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现代化中的建设逻辑”[11],用创新的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来指导新的实践,成为建设逻辑、发展逻辑,不必说既是建设逻辑又是革命逻辑。今天,作为执政党和领导核心,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态度就是建设和维护,而不是革命和推翻。这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普遍持有的理论态度。

建设和维护的态度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和理论向度。治理、规范、秩序、法治、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等维护性、建设性向度的范畴和命题日益成为今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话语。“生理学”研究取代了“否定性辩证法”的“病理学”解剖。“和合思维”取代了“斗争哲学”。我们今天需要的是系统研制社会规治体系,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政治体系到社会体系、文化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向度和规范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新发展观而不是革命观,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场的主要形态。在这一理论视域引领下,规范经济学、规范政治学、规范社会学、规范伦理学等都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