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

字体:16+-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可以说,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然而,这一理论在当代又受到种种的误解、曲解和挑战。在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和当代中国改革方向性的重大问题面前,我们必须站在当代实践的高度深刻反思、认真探讨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并以此为基础重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客观依据

资本主义制度从它确立的第一天起就受到来自不同立场、不同方面的不同批判,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形影相随的,尤其是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利叶和欧文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可谓淋漓尽致,“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然而,从总体上看,这种批判是**多于理性,幻想压倒科学,针对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问题。而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经济学分析为依据,从结果到原因,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

社会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从历史上看,尽管每一代封建君主都被教导如何进行统治,被告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甚至专门编撰了《资治通鉴》之类的书供他们阅读,以希图封建王朝万世一系,可是历史上照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社会还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