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生态类型多样,功能显著,脆弱性明显,特征鲜明等方面。
一、生态环境的特征
(一)生态环境多样
贵州省的地形、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很大,立体气候明显,加上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生态环境类型。根据屠玉麟等的研究[1],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类型可分成55种1级类型和65种2级类型。
(二)生态环境脆弱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广泛发育的地区,岩溶地貌发育强烈,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大,全省喀斯特面积109083.98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2%(熊康宁等),属我国乃至世界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一个高原山区。石芽、石沟、峰林、峰丛、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和暗河等交错分布,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抗干扰能力弱。在喀斯特分布区,由于地表崎岖,地下洞隙纵横交错,水文动态变化剧烈,地表水渗漏严重,旱涝交叠,土地薄瘠,植被生长困难,自然和人为影响导致的灾害频繁,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敏感。
喀斯特环境是一种易受干扰而遭破坏的脆弱生态环境,对环境因素改变反应灵敏,维持生态自身稳定性的能力差,生物组成和生产力波动性较大,自然环境易于向不利于人类利用方向演替。[2]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岩石**率高,土层浅薄,肥力低、水土易流失,水分和养分供应及保存能力差,耕地匮乏,环境容量小,土地承载力低,抗干扰能力弱,弹性小,阈值低,环境系统内物质的移动能力很强,受干扰后自然恢复的速度慢,难度大,它同沙漠边缘地区一样,被环境学家称为脆弱环境[3]。
生态环境脆弱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过度开垦和滥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据贵州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2013年5月)显示,全省土壤侵蚀面积为55269.40km2。根据熊康宁等的研究,若将轻度以上的石漠化等级划分为石漠化土地,贵州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达37597.36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