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地理

第一节 喀斯特与喀斯特地貌

字体:16+-

一、喀斯特概述

贵州地处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中心,在碳酸盐岩类广泛分布的地质环境和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的背景下,喀斯特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2%,属我国乃至世界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一个高原山区。

贵州碳酸盐岩的总厚度约17000m,占贵州沉积岩总厚度的70%以上,其中纯碳酸盐岩厚度约为碳酸盐岩总厚度的62%。而且,从元古代震旦纪到三叠纪,每一个地质时代的地层,都有不同厚度、不同面积的碳酸盐岩分布和出露。从贵州行政辖区内各县(市)喀斯特分布面积来看,全省除赤水、雷山、榕江、剑河4地基本无喀斯特分布外,其余县(市)都有喀斯特分布发育。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所在县(市)土地面积70%以上的县(市)共42个,喀斯特分布面积占50%~70%的共26个,喀斯特分布面积占30%~50%的共7个。全省有95%的县(市)有喀斯特分布,其中面积占30%以上的县(市)有76个。

贵州喀斯特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第一,分布连续、面积大、质纯、层厚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给喀斯特发育奠定了最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燕山运动构成了贵州喀斯特地貌空间分布基本骨架。第三,高原—峡谷地域结构。第四,强烈发育的热带、亚热带地表、地下二元结构,使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锥状喀斯特发育强烈。基于以上特征,贵州喀斯特以其固有形态、类型、结构和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喀斯特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周边的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和广西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二、喀斯特地貌

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丰富多彩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存在着正负地形的明显反差,它们之间在形成过程中相互伴生,且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在空间分布上相互并存,且有一定的组合规律。这种成因联系和组合规律不仅反映了不同成因、受不同构造控制和不同发育阶段上的地貌发育特征,而且还奠定了形态成因类型的划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