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是在亚热带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乃至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基岩逐渐**,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在视觉上呈现类似于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
图8-1 喀斯特石漠化景观
(左:紫云,右:水城;梅再美摄)
一、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与演替
喀斯特石漠化区域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范围的“空间域”;在这个范围内,生态系统与外部的物质能量交换不平衡,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失调,系统的稳定性弱,抗逆性弱,脆弱性强。
贵州省内喀斯特生态环境具有碳酸盐岩广布,沉积厚度大,垂直差异显著,剥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抗蚀年限短,危险程度高,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频繁。喀斯特石漠化的地区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生态环境质量最差的地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为因素→林退、草毁→陡坡开荒→土壤侵蚀→耕地减少→石山、半石山**→土壤侵蚀→完全石漠化(石漠)的逆向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区域渐发性灾害生态过程,其临界值域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是认识石漠化过程的关键。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是在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作用的主要过程是毁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岩石**。脆弱的生态环境为石漠化过程提供了条件,不良的人为活动则加速了这一进程。从生态环境演替规律的角度分析,石漠化过程实际上是生境逆向演替过程,它包含了土地环境、植被环境和水环境的退化,即由具有稳定的地质基础、较厚的土壤、较高生产力的土地,良好植被覆盖的土地,退化成缺乏植被覆盖,地质基础失稳,基岩大面积**,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石漠化土地。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土地的演替极为复杂。组成土地的各因子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历史发展都能引起土地的变化,各因子变率有较大差异,导致土地变化的不同步性和难以确定性。地貌是决定喀斯特土地特征及类型的关键因子,它的变化最终决定着土地的演替。从贵州喀斯特高原区来看,地貌演替遵循的规律为:喀斯特高原→峰丛中山→峰丛低山→峰林低山、丘陵→峰林丘陵残丘溶原→溶原。这一变化是极为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因此,地貌演替引起的石漠化是一种最漫长的变化。演替过程中的每一状态,都是由植被、土壤、水环境等因子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