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胡塞尔发生现象学引论

第三节 发生性的向度与先验现象学的观念论

字体:16+-

康德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自我与经验世界之间的先天相关性问题。这一问题是对素朴的自然态度的克服,它将认识论问题的探究提升到有关“先天的世界形式”的层次。“先天的世界形式”是使经验对象和对象经验得以可能的本质条件,它不是在直向的态度中被把握到的本质性的宇宙,而是只能通过回溯—建构的方法通达的先天的范畴形式。借此,康德哲学超出了经验的实证性。通过回溯一切可能经验的先天条件,康德论证了自我与经验世界之间的先天相关性,从而与传统的独断论形而上学区分开来。但是,他的问题提法仍停留于自然世界的基础上,他对世界问题的解释仍是一种内在于世界的解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指出,康德的先验哲学“有一个由共同决定着他的问题之意义的诸前提构成的未经考察的基础”(VI,106)。这个“基础”就是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性。尽管康德探究了世界意识的主体结构,但是,这种探究却以先天的世界形式为前提。这种作为前提的先天的世界形式,却是从作为世间之物的数学、自然科学和逻辑学的先天有效性中抽引出来的。在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性的基础上,康德哲学在世界意识的主体结构与先天的世界形式之间陷入了一个互释性的循环。因此,胡塞尔将包括康德的“先验观念论”在内的其他一切观念论形态都归属于世间哲学的范畴,并且斥之为谬误。原因在于,它们均执持一个共同的理论前提: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性。

与一切“世间哲学”相对,现象学为消除传统的哲学悖论而试图成就一种“无前提性”的哲学立场。于是,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性成为现象学的核心论题:“它的唯一任务和成就在于阐明这个世界的意义。确切地说,它是这样一种意义,按此意义任何人都把它看作并真正合法地看作实际存在着的。”[12](V,152)因此,现在的问题是:现象学如何将世界论题化,从而达到一门绝对独立的“无前提性”的哲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