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希腊时期朦胧的“自由意志”,还是康德哲学,抑或是黑格尔哲学,乃至整个唯心主义哲学,在自由问题上都面临着一个理论困境:如何达到经验的自由与思想的自由的一致?或者更确切地说,如何达到自由问题上的“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
一、康德在自由问题上的失败
经验与理论如何统一的困境最典型地表现在康德哲学中。因此,康德哲学的自由观也成了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所批判的重点之一。应该说,康德对自由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成功的。经验的自由与思想的自由问题在康德哲学中特别是《纯粹理性批判》中表现为第三个二律背反中的因果性与意志自由的关系。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必须被视为受因果联系的制约呢,还是也可以假定在世界上有自由的存在者,即行动的绝对起点?最后,康德还给这附加了一个二难推论,作为第四个二律背反,即整个世界是否有一个原因的二难推论。
在此,我们暂时不去纠缠于康德的具体分析,而是首先纵观一下这种思维方式。虽然说,康德哲学坚持的是一种先验逻辑的思维方式,但是这种先验是能力起源上的“先验”。在经验层面的逻辑推演上,他仍然遵循着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康德哲学中,至少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的思维方式还是经典力学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追求像数学那样的精确性的思维方式。这也是18世纪上半叶这个时代的思维特点,“这个时期的突出特征是形成了某种独特的总观点,这个观点的核心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开初那样革命的自然科学,突然面临一个彻头彻尾保守的自然界”[1]。在这种固定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因果性”就变成“因果链”,成了严格的单向必然性的“原则”,这种原则成了某种先天的形式,而“现象”则是在这种形式下得以组合排列的。这就是必然性的奴役,这种必然性必然把思维导向一个极端、一个终端,即那个神化了的因果链的“动力学上的第一推动者”。在这种必然性因果逻辑思维方式下,整个世界被解释成有条不紊的、按照因果性的逻辑顺序运行着的系统。虽然说,康德提出的“星云假说”把自然界“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生成的东西”[2],然而,在因果必然性的问题上,康德仍然束手无策,只好把它作为一个关于“自在之物”的问题“悬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