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不过只是分歧的思想、多样的哲学的发生过程,这些思想和哲学彼此互相反对、互相矛盾、互相推翻”。“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体死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每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黑格尔语)但是,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哲学史是一个后人不断批判继承前人的有序的发展过程。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哲学是“最贫乏、最抽象的哲学”,而“那在时间最晚出现的哲学体系,乃是前此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含前此各体系的原则在内”,因而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体系”(黑格尔语)。
哲学本身的形式和内容的矛盾表明,哲学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反思思维,它总是随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反思自己,否定自己的某种形式或某种体系。换言之,哲学内容的发展是通过反思理论前提,从而更替哲学形式实现的,所以,哲学史在表面上总是表现为“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反思总是具有“杀死”的含义,即否定原有的理论前提,建立新的理论前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种对形式的改变实际上是用时代的发展来反思自己的内容。哲学思维的优点,正是在于它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自己。
哲学的反思不是一般的反思,如对直接性的反思,对某一条件的反思,而是立足于变化中的实际,从人与世界关系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这一角度作出的理论反思,只有哲学反思着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这是其他科学思维无法取代的。哲学的反思是反思性思维中最深层的反思,它总要对自己原有的原则和前提进行批判。实际上,哲学是对整个思维史的反思,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而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哲学又具有最一般的综合性,考察的是人与世界最一般的关系,起到对时代的整体综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