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静水深流:哲学遐思与文化断想

艰难中的创造——读《社会学大纲》

字体:16+-

1937年,李达出版了《社会学大纲》。这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以马克思的《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为依据,以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科学解答为基本线索,以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为基本原则,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

具体地说,《社会学大纲》所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第一篇唯物辩证法:第一章 当作人类的认识史的综合看的唯物辩证法;第二章 当作哲学的科学看的唯物辩证法;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诸法则;第四章 当作认识论和论理学看的唯物辩证法。第二篇 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第一章 历史唯物论序说;第二章 布尔乔亚社会学及历史哲学批判。第三篇 社会的经济构造:第一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第二章 经济构造之历史的形态。第四篇 社会的政治建筑:第一章 阶级;第二章 国家。第五篇 社会的意识形态:第一章 意识形态的一般概念;第二章 意识形态的发展。

可以看出,《社会学大纲》在体系安排上深受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影响,李达本人就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文版的翻译者之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教科书是他撰写《社会学大纲》的参照系。从总体上看,《社会学大纲》仍然实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二分结构”,并认为“历史唯物论是把辩证唯物论运用于社会的认识理论”,“所谓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关联,这句话的本来的意义,就是彻底的把辩证唯物论应用并扩张于历史的领域。只有彻底的把辩证唯物论扩张于人类社会或历史的领域,才能使辩证唯物论更趋于深化和发展”。在整体结构和理论体系上,《社会学大纲》没有超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