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静水深流:哲学遐思与文化断想

附录

字体:16+-

重读·重建·重生——访杨耕教授

《中华读书报》特约记者顾君

1977年,杨耕考入安徽大学哲学系,成为“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被破格推荐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同时留校任教。此后,杨耕一路“破格”:被破格评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人民大学,40岁的博士生导师并不多见。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杨耕教授的事业,那就是:重读马克思。通过重读马克思,杨耕得出一个结论,即马克思是现代哲学的开创者,马克思哲学是现代唯物主义。就内容而不就表现形式,就总体而不就个别派别而言,整个现代哲学的运行都是以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主题转换为根本方向的。为了重读马克思,杨耕从马克思的哲学一直追到西方哲学史,然后,倒过头来研究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社会发展理论,最后又回归到马克思的哲学。目前,杨耕正在写《重读马克思》一书,他想把马克思的真实面目展现给我们。

在一个温暖的冬日,杨耕教授如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了他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和学术之旅。对这样一位以哲学探索为己任的学者来说,这三者是相当一致的。在他深沉而又不乏**的谈吐中,我逐渐读出了一个思想三部曲:重读、重建、重生。

在杨耕看来,“敢问路在何方”是在和平时代、在精神苦炼中成长起来的他和他们这一代人所苦苦探寻的问题,这也就是“人生之谜”的问题。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曾说,主体性之谜是一切谜的谜中之谜。可以说,真正的哲学都是在各种不同的层面和路向上关注并解答“人生之谜”,而杨耕选择的是马克思的哲学。

这并不是一条坦途。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世界哲学、实践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历史进程和几乎所有的哲学体系;反过来,不同民族的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哲学的诠释,既有发展马克思哲学的一面,也有误读马克思哲学的一面。如何恢复马克思哲学的本真面貌、回应现时代对马克思哲学的挑战,便成为杨耕重读马克思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