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四、辩证法的批判本性与形而上学

字体:16+-

作为哲学世界观的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理论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以经验常识为基础的,它把适用于经验常识的思维方式作为理解和把握整个世界观的发展观,作为解释和说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方法论,就构成了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理论思维方式。

从哲学世界观层面上看,形而上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它以非批判的方式去对待哲学自身的前提,把哲学的“统一性原理”视为某种永恒的终极真理。正因如此,全部的旧哲学虽然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以形而上学而告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则在对形而上学的理论思维方式的批判中,深化了辩证法的理论思维前提批判。

(一)两种意义的形而上学及其同一性

人们通常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

其一,在近似于“哲学”或“世界观”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验的世界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正因为传统的思辨哲学家把“哲学”视为关于超验的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所以他们也在这个意义上把形而上学视为哲学的同义语或代名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后人在编辑他的著作时,把讲自然现象的著作归为一类,称作“物理学”,又把讲事物本质、神、灵魂、意志自由等篇章放在“物理学”后面,称为“物理学之后”或“后物理学”。我国学者在确认这部著作的中文译名时,根据《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把此书定名为《形而上学》。朱熹曾说:“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应该说,把亚氏的“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是很贴切的,甚至是画龙点睛的,因为这部著作所寻求的“实是之所以为实是”的“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正是超验之“道”,也就是“形而上”之学。从总体上说,西方传统的思辨哲学,就是这种“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