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理论[1]:个体自由与阶级自由人类解放的内在张力
马克思是揭示现代性悖论及其根源并寻找根本解决方案的哲学—经济学大师。马克思哲学—经济学革命的核心问题,是从批判资本这一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出发,围绕着资本与劳动的深刻对立这一主线,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的深刻根源。马克思基于阶级观点与阶级分析方法,把现代西方哲学—经济学规定为现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曝光了资本社会存在着的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的形成逻辑、内在紧张和深刻本质[2],并通过宣示与以资本为载体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意识形态的彻底决裂,论证了现代社会两大阶级的深刻对立及其解决的历史必然性进程,规定了通过社会革命实现无产阶级阶级自由的现实道路,从而展望了以自由个性为核心法则的自由联合体的、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曙光。
马克思哲学—经济学批判即实践批判的基本精神,尽管与康德黑格尔基于理性自由的理念审察现实世界和世界历史,存在着重大的根本性的分歧和区别,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扬弃与人性复归的宣示,关于阶级自由与人类解放的历史理念,依然以自己的批判的和革新了的独特方式[3],强有力地表达和体现了理念与现实两个世界之内在紧张的伟大传统和基本精神。
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的形成史和扩张史所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4],揭示了资本克服自然崇拜、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以时间消灭空间的所向披靡的变革世界的巨大功能,历史性地展示了资本开拓世界历史、塑造现代世界的革命性力量,在资本及其概念史中绘制、刻画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宏大的世界历史景观。
[1] 望月清司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指称我们通常所说的“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以批判“教义体系”并界定和标示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论证范围,颇值深思和耐人寻味。望月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世界历史最终要攀登的一个阶梯。如果我们一旦自觉地选择了这种社会=历史认识视角,那么包括从本源共同体到更高层次的新社会(=未来共同体)在内,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反省和展望理论就会随着对资本主义体制的认识而不断深化,在本书中,我有意识地称这种理论为‘历史理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从本源共同体以后的人类历史=世界史的积累出发去具体描述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中的过渡性逻辑的。同时它还是论证资本主义属于本来就能为必将到来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创造客观条件的历史过程的理论。”(望月清司:《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第5页)韩立新认为:“望月所说的‘历史理论’是指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历史认识’,但是,它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不同,并不是为了揭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即剩余价值规律,也不是为了说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以及由此而引出的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它是为了说明‘资产阶级社会’(Bourgeoisgesellschaft)内在的经济结构,即以私人所有为前提的分工和交换体系的生成过程。如果说‘以私人所有为前提的分工和交换体系’可以命名为‘市民社会’(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那么所谓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就是说明‘市民社会’的产生、发展过程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解,马克思对历史的描述,从宏观来说就应该是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这样一个三阶段,它们所分别对应的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韩立新:“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历史理论——关于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的译者解说”,第3—4页,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大家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之唯一直未能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马克思历史观研究中的一块飞地。拙作援引望月清司“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这一概念,目的之一是为了标识“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