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

二、青年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消除与人的自由的复归

字体:16+-

标志着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批判取得了重大成就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历史理论发展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这一手稿在1932年首次全文发表,引起学界轩然大波和热烈争论,特别是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基于人本主义视角的特别关注和高度评价,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理解史上一个重大的理论事件。青年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资本、现代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的批判逻辑,关于异化劳动、人的本质与共产主义问题的批判性的解释框架,是我们解读这一文本时应当关注的基本方面。

1.马克思思想的青春序曲:追求个人自身完美与人类幸福的统一

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可以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年仅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展示了在人生选择的重要时刻所表现出来的远大理想和崇高情怀,同时也先行地宣示了马克思未来思想的基本格调和重要秘密。

少年马克思的人生观令人叹为观止。这种人生观把个人职业的选择同历史的、人类的神圣目标相联系,并使两者达到了完美统一,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为人类事业毕生奋斗的基调:“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2]“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3]值得注意的是,年少的马克思已经觉察到人的尊严与人的当下职业(劳动、行动)之间可能存在着对立,并强调通过自己的独立和创造自我确信的自由去克服这种对立:“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4]少年马克思在人生转折的重要关头,显示了自由选择人生的重大意义。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马克思强调人所选择的职业决不能使人成为工具,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体现出人的独立、创造、尊严和自豪感,这同成熟的马克思所孜孜以求的劳动的解放、自由个性的确立,不是存在着内在一致的观念信息吗?区别在于,成熟后的马克思把这样的信念推论到哲学—经济学批判的理论的系统中,作了历史的和逻辑的深入论证,而少年的马克思还停留在一种虽然崇高但仅仅是一种热情、信念和直观的语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