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

三、从民族民主革命到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分析

字体:16+-

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于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创制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由此赢得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辉煌胜利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继十月革命后在东方世界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最重大的历史性事件。革命与改革作为发生在现、当代中国大地上的两个伟大事件,不仅深刻地改变了现、当代中国历史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人类文明的格局。

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阶级观点与阶级分析方法的魅力和力量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的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在于,在它与中国革命实践的联姻中诞生了毛泽东思想,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实践意义,在于在它的引领和指导下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奠基了基本历史前提。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和行动哲学,特别是作为这一哲学之核心内容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经过列宁十月革命的成功运用这一历史性中介,而为中国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李泽厚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一开始就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指导革命和当前行动的指南而被接受、理解和运用;在中国,唯物史观之所以能够代替进化论,原因在于:第一,它更为具体地解释了人类历史,它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来解释社会存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观念体系以至民俗风情,同中国一直存在的经世致用的重视功利的实用理性的文化心理结构相一致;第二,中国社会思想中一直存在着社会主义的传统,对社会主义大同世界的追求也一直是近现代志士仁人进行实践斗争的一种巨大动力。因此由空想社会主义到唯物史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思想进程上也有顺水推舟易于接受的便利。[1]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异常鲜明的阶级性格和实践特征,与近现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曾经流行而未获成功的各种资产阶级学说相比,就更加适合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需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之卓越代表的毛泽东,无疑受到了中国悠久的伦理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而中国文化从根本特征、价值理念上讲是整体主义、集体主义的。[2]这样,毛泽东及其中国产党人接受其根本特征为整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波普尔语)就势所必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列宁的殖民地理论和革命战略学说,特别是他对马克思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有力阐释和成功运用,为正在进行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成为他们进行革命战争、谋求人民解放、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武器。正是出于这种原因,巴勒克拉夫才有根据地写道:“有人认为,‘共产主义者们在亚洲具备一种伟大的品德;他们并不害怕大规模的、简单的和激烈的行动’……这个判断是相当充分的。对于西方复杂精致的经济来说,大规模地采取行动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灾害,但是在亚洲它们却能够给亿万人民带来直接的利益。亚洲人和非洲人眼里所看到的共产主义的突出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它给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提供了一幅发展的蓝图。”[3]“共产主义给那些西方干涉所导致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秩序原则。”[4]“历史地看,列宁和毛泽东所解释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为正在崛起的人民提供了一种选择,而西方的自由经济制度和与之相伴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无法轻而易举地适合这种情况的。它并不是唯一可以想到的、可供选择的制度,但是它确是它们的形势所要求的具有活力、综合性和情感吸引力的唯一一种制度。”[5]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的力量和魅力,恰恰在于它能够提供解释和推翻这种水深火热之社会制度的理论根据,从而展示了任何其他的理论学说所根本不具有的情感的伦理主义的吸引力。